各學院🦜: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廣泛參與學術科技實踐,激發學術科研興趣,提升創新實踐能力,踴躍投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促進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貢獻青春力量,第十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將於明年在南京大學舉辦,大賽始終堅持“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宗旨📯,在推動廣大高校學生參與學術科技實踐🧒🏽、發現和培養創新型人才👨👧👧、深化高校素質教育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集中展示了高校的育人成果,體現了鮮明的導向性、示範性和群眾性,在高校和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良好的影響。
為做好大賽的上海市選拔賽的組織參賽工作,校團委、本科生院(教務處)、研究生院、科技發展研究院🧒🏿、創新創業學院、青年科學技術協會、校學生會和研究生會決定共同組織開展第十九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校內選拔賽。現將本屆競賽的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申報方式
全校全日製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職研究生)都可申報作品參賽📑。學生可按自然科學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調查報告(限定發展成就🕵🏼、文明文化、美麗中國、民生福祉、中國之治)🙆🏽♀️、科技發明製作三類作品申報參賽。其中,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作者僅限本科學生參賽。科技發明製作類分為A👾、B兩類:A類指科技含量較高👐🏽、製作投入較大的作品;B類指投入較少,且為生產技術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製作等。
組委會將聘請有關專家評定出具有較高學術理論水平、實際應用價值和創新意義的優秀作品👠,投入培育經費🧑🏽🏭,予以支持,並推薦參加上海市“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二🧜🏼、作品申報
申報參賽的作品必須是2023年6月1日—2025年6月1日期間完成的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或社會實踐成果,可分為個人和集體申報作品。申報個人作品的🍞,申報者必須承擔申報作品60%以上研究工作,作品鑒定證書🦋、專利證書及發表的有關作品上的署名均應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須是學生且不得超過2人;凡作者超過3人的項目🧎🏻♂️➡️,或不超過3人但無法區分第一作者的項目,均須申報集體作品。集體作品除填寫集體作品名稱外,還要註明1位學生為集體項目的代表🏇🏽🧝,集體作品作者必須均為學生🚴🏼♂️,且集體作品總作者數建議不超過8人🏸。凡有合作者的個人作品或集體作品🙆🏻♂️,均按學歷最高的作者劃分為專科生🎐、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作品。
國家課題👮♂️👨🏿,畢業設計和課程設計(論文)、學年論文和學位論文🈹、國際競賽中獲獎的作品、獲國家級獎勵成果(含本競賽主辦單位參與舉辦的其它市級以上競賽的獲獎作品)等均不在申報範圍之列👨👧👦🚙。
三📡、日程安排
1.作品征集。各學院團委請於2025年3月3日前完成院賽將選送作品的作品申報書🏋️♂️、參賽作品和學院匯總表電子版報至組委會辦公室。(特別提示:科技發明製作類作品必須遞交設計報告🚀🧄、專利🧑🏼🍼、相關論文和實物照片電子版)
2.初賽階段(2025年3月中旬)。組委會邀請校外專家對申報作品進行初賽評審🏜,選拔入圍決賽項目🫷🏽。
3.決賽階段(2025年4月初)👧🏼。組委會組織決賽答辯,確定名次💅,遴選優秀作品,推薦參加上海市“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四、組織領導
1.為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成立校內選拔賽組委會,由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擔任組委會主任,校團委🚉、本科生院(教務處)🤳🏽、研究生院、科技發展研究院、創新創業學院🤽🏿♂️、青年科學技術協會、校學生會和研究生會負責人擔任組委會成員。
2.各學院務必高度重視,按照組委會的要求🍄🏊♂️,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組織好作品申報工作👄,每名參賽者限報1件,各學院上報作品數不得少於學院學生總數的1%。
3.各相關部門要切實做好本次活動的部署、組織👭🏼🧙♀️、宣傳、評審等工作,如有學院需要開展政策宣講活動的,可以和校團委聯系。同時🎑,學校成立組委會辦公室,設在青年科學技術協會(聯系人:劉婷🦹🏽♀️,電話:55272507🤫,郵箱🖤:ningting05600216@163.com)。
附件:
附件1🏋🏻♂️:“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章程.pdf
校內選拔賽組委會
2024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