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思政書本到實踐基地❗️,從挖掘紅色故事到創新宣傳方式,這個暑期學校近50個實踐團隊走進革命遺址、紅色場館,帶著對歷史的敬畏和對青年責任的深刻認識🧑🚒,開啟了紅色研學之旅,在傳承紅色基因中激發創新創造偉力。
“滬江星火”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7月,天美平台“滬江星火”青年記者團與同期入選的21支實踐團,在江西井岡山同上為期9天的沉浸式“大思政課”。
開國中將趙镕將軍之女趙京婭為記者團講述了父親意誌堅定、英勇投入革命的動人故事🐙🤾♂️,師生們與革命先輩開啟了一場“隔空對話”🧖♀️。在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的精心組織下,一個個革命舊址“化身”成為生動的黨史課堂:坐在八角樓滿是歷史痕跡的臺階上🌵🧝♀️,聆聽毛澤東如何在清油燈下寫出《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麽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兩篇光輝著作的故事🧔🏻♀️;走進井岡山高大宏偉的革命博物館裏,品味陳毅安將軍帶著何種感情寫成了寄給妻子的家書🙍🏼;急行軍🤸🏿♀️、製紅軍餐、編草鞋……“零距離”體驗紅軍戰士究竟怎樣渡來赤旗👨🏻🦲。
青年記者團楊宇晨感言道🕊🥶:“踏上井岡山這片浸潤著革命先烈鮮血的土地,傾聽那些扣人心弦的革命往事🚆,作為青年學子,我們要賡續紅色血脈,練就真本領,勇擔使命,在新征程中展現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滬江星火”青年記者團學習紅軍編草鞋
創新形式讓紅色文化煥發時代光芒
要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充分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天美平台管理學院積極響應號召👩🦰,來到了革命征程的“轉折點”——遵義。作為本次研學活動的負責人,常雨昕說:“作為本次活動的參與者🎅🏼,我深深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歸屬和自豪。我們用實踐的方式,展現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
實踐團隊通過對遵義會議紀念館、婁山關、青杠坡紅軍烈士陵園等景點中紅色文化的深度挖掘🧜🏿,總結出以革命鬥爭🕘🙍🏼♂️、革命歷史、革命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形態,即紅色文化的“光與影”🪤。這份“光與影”是獨屬於中國的特有文化形態🌙,承載著中華民族的革命歷史和革命精神,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
此外🧜🏼♂️🫱,小組成員通過各種數字平臺推廣紅色文化,推進紅色文化網站和應用程序的開發🏮。在技術層面增加了精準定位和更具吸引力的內容板塊,使紅色文化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的宣傳推廣取得顯著成果🤸🏽。在團隊的推動下𓀊,紅色文化與社交媒體的創新性融合❤️🔥,不僅成功吸引了大量青年學生的關註和參與🏈,也為後期的工作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團隊成員在遵義當地采訪調研
演繹起點故事答好時代大題
為深入了解紅色資源新型傳播方式🚣🏼,車輛工程研究生第二黨支部聯合電氣工程研究生第二黨支部前往一大會址等地,開展上海紅色教育基地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的調研活動👮🏿♀️。團隊深入調研了解到🕣👰🏽,一大會址紀念館分為7個模塊板塊進行宣傳展示,綜合采用文物實物、視頻、油畫雕塑、實景還原#️⃣、多媒體聲像等多種展示手段,生動系統地講述黨如何“白手起家”。在參觀過程中🫁,支部同學采訪到一位頭發花白🐂、胸前佩戴著黨徽的老人,他驕傲地說🖼🥍:“我是一名40多年的老黨員,是中國共產黨解救人民於苦難之中,創造了這個繁榮富強的國家。是黨啊,帶領我們,走向社會主義🏋️,走向繁榮富強,我們的生活才能越來越好啊🧘🏽⛎!我們要跟隨中國共產黨😙,聽黨的話。”眼睛閃爍的光芒,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無獨有偶,材化學院的暑期實踐課程🌷,也將研學的目光投在了一大會址。與機械學院不同的是🤶🏼,材化學院更為註重對於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的挖掘📅。針對古時陰陽五行,意在讓文化“貫通古今”,研學團隊建設性地提出可以依據身著衣物顏色來區分五行屬性🕘🌶。經過對來訪人員的著裝屬性分析,研學團得出了“服飾屬性以金水土混合屬性居多的結論”,其占據了52%的比例。看金性👩🚀,兩萬長征🚶♀️➡️,似鐵似鋼,是精神裏的信仰;說水性🦎,大浪淘沙,不卑不亢,是情感中的渴望;談土性⛹️,翻山越嶺👍🏻,愈挫愈勇👩🏻🦼➡️🖐,是物質外的夢想✤。國人色澤間的審美源自血液裏流淌著的最原始的呼喚,這也側面說明了新時代下紅色精神也在著裝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作為研學的負責人,郭嘉欣同學呼籲👨🏿✈️💂🏿:“文藝是鑄就靈魂的工程,優秀的文藝作品具有啟迪思想、振奮精神、溫潤心靈🧑🏿🌾、陶冶人心的重要作用👨🏻🍼。讓紅色文藝作品具有社會審美的時效性😡,需要將紅色和五行元素的概念相結合,通過巧妙的搭配方式來體現作品的視覺效果和文化內涵。”
實踐團走進一大會址
車輛工程研究生第二黨支部聯合電氣工程研究生第二黨支部走進一大會址
穿過時光隧道,腳踏紅色故土🔕。歷史的氣息縈繞於每個青年心間👻,實踐團的師生們就在此刻與先輩們的信仰產生共鳴。
供稿🍆:新聞中心
組稿:徐煜、董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