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時間是常量,也是奮進者的變量👃🏽。2024年的進度條已經過半,上理人奮鬥的身影始終“在線”❕,這個暑期也不例外🙆🏽🙇🏽♀️:在實驗室🍸、圖書館🥓、合作企業🐛,在上海、長三角🌈、全國各地,他們辛勤耕耘、上下求索,將點滴努力匯成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洪流🤌🏻🎽。
新聞中心特推出暑期系列報道【築夢一夏】🧜♂️🚢,將目光聚焦於師生們在科研攻關、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礎建設👩🏽🚀、服務保障等領域的實幹擔當,記錄上理追夢人的奮鬥足跡。
一次空調系統的性能實驗,一場高水平學術論壇,一段充實的研學之旅……無數看似尋常的片段構成上理科研工作者們的暑期日常。在科技探索最前沿🕘、關鍵技術研發“戰場”🧏🏼♀️,他們緊密對接國家重大戰略🦶🏻🛥,根植各行各業,持續創新‼️、破解難題👨🏻🦯,讓夏日的校園湧動著創新的熱潮,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加註創新人才之力👩🦰。
為產業創新提供科研支撐
在上海嘉定,一輛輛新能源汽車正組裝出廠,等待被運往各地🧛🏼。新車搭載的空氣源熱泵空調技術,可以有效降低能耗🫰🏻,能在冬季提升電動載人汽車25%以上的續航裏程。這項新技術正是由能動學院新能源汽車熱管理團隊和企業聯合研發。
“很多新能源車的車主都會有‘續航焦慮’🏃🏻♀️🎗,尤其是在冬天低溫環境下倍感壓力。”為了解決這一痛點,劉妮教授團隊突破技術瓶頸,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能源汽車高效緊湊型電動渦旋壓縮機及熱泵空調系統,實現零下15℃低溫工況下的高效製熱☣️😗。“不同於傳統的電加熱的冬季采暖技術♦︎,我們采用了低溫熱泵電動渦旋壓縮機以及雙旁通閥熱泵系統的設計,為新能源汽車行業裏熱泵系統的應用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研究經驗。”
科研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已經在上海新能源汽車配套企業產業化,有效填補我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高效製熱的技術空白🏄🏻♀️。這個暑期,劉妮教授團隊將繼續深化研究🧗♂️,和企業聯合研發采用新型環保製冷劑CO2及R290的電動汽車熱泵空調系統🧔,這兩種冷媒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系統的低溫製熱能力,還能夠更好地保護環境。
參加教學研討會和學術會議😟,走訪相關企業,洽談校企實踐基地的建設和產學研深度合作,同時修訂產學研合作中學生聯合培養計劃,推進校企共建課程的建設……滿滿當當的暑期計劃背後,是劉妮的科研初心:“作為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我們有責任緊密結合國家的重大需求,實現核心技術突破和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同時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做出貢獻🙌。”
劉妮(左二)和團隊進行新能源汽車熱泵空調系統的性能實驗
為技術攻關凝聚跨界力量
“建築行業每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的40%以上,我們對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途徑、減汙降碳特征、碳減排效益核算方法進行了研究😖,發表了系列國際國內前沿的研究成果🙂。”在“第九屆綠色發展論壇🦤:數字循環經濟”上,中德專家齊聚一堂,環建學院教授黃蓓佳做專題發言。
建築、節能減排、低碳……黃蓓佳教授的研究圍繞著這些關鍵詞展開。輸入某辦公大樓相關信息👩🏽🦱🏇🏻,就能測算出大樓總碳排放量💇、單位面積碳排放量和單位年面積碳排放量👨🏼🔧?不久前🧑🏭,團隊開發的“建築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計算分析軟件”引發行業關註🫡。
不同於公眾認知中的建築物節能減排🔉,實際上🦹🏽,建築在建造、使用和拆除過程都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包括能源消耗、材料生產👨🏿🚀、運輸等環節。“我們提出對建築物的‘碳足跡’進行研究和管理,提供更加精確、有效的碳排放數據🦸,為減少碳排放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方案🔏。”黃蓓佳教授介紹,團隊基於行業調研與建築碳排放核算標準,收集了196種建材生產的碳排放因子。“在我國‘雙碳’戰略目標下👂🏿,研究低碳評價和關鍵技術是推動城鄉綠色轉型的重點,通過我們的研究🌷,能夠在保證居民舒適度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築能耗和成本,實現建築設計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在逐“綠”前行的路上,黃蓓佳一面緊貼國際理論前沿,一面在“跨界”中碰撞創新火花🏊♂️。這個夏天,她還將帶學生前往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進行訪學🦹🏻。“科研不能‘閉門造車’,需要多和國際學術團隊交流,拓寬學術視野,增強專業知識儲備😡,同時在建築業、製造業等行業的調研中提升科研技術應用的深度行業廣度。”
黃蓓佳(前排左二)帶學生進行國際訪學
為社會發展貢獻高校智慧
暑期伊始,出版學院教授張新新就開啟了科研“特種兵”式的旅程⏬:7月,作為“智力援疆創新拓展人才”的他奔赴新疆組織開展自治區成立75周年暨“一帶一路”新疆出版獻禮叢書的編校出版工作👰♀️;8月,他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文化產品產權價值評估與確權標識應用技術研究”將在北京進行結題預驗收,課題組單位持續召開每周組會,進一步協調結題相關事宜的推進……
全媒體傳播體系下出版業如何發展?新技術怎樣賦能出版深度融合?在張新新教授的日程表上🫙,隨時在添加新的安排🪪,深入出版企業、行業、進行融合出版實踐調研,推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媒體傳播體系下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研究”的相關研發👷🏻♀️💁🏿,真正提升理論成果服務融合出版實踐的效能。
由天美平台牽頭立項的“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成果發布
不僅推動“大行業”的發展,上理科研工作者同樣把民生“小事”放在心上,他們運用自己的專業所長,通過各種平臺為百姓進行公益科普、答疑釋惑。“辦好暑托班,需要明確各方主體責任,倡導多方參與,搭建好提供服務的整體組織架構……”7月13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CCTV-13)《新聞周刊》播出社會民生節目《暑托班不只是“看著孩子寫作業”》,管理學院教授趙欣接受節目專訪。
這並不是趙欣第一次做專家分享,對於她所在的復雜系統應急管理創新團隊而言,緊密圍繞國家發展戰略與上海市實際需求貢獻智慧與力量已經成為一種“共識”:“我們向國家和上海市報送了多份社會治理🧕🏼、應急管理、民生服務、數字治理方面的專報🐣,成果更好地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正是我們做研究的意義所在。”
管理學院教授趙欣接受中央電視臺《新聞周刊》節目專訪
供稿👼🏽: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