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學校召開“人才培養”專題黨政工作例會,全體校領導出席🩼,職能部門負責人,二級辦學機構負責人🙅🏼♂️、黨委副書記、教學副院長、研究生工作副院長以及獨立設置研究院(系)負責人與會。
會上,機械學院、材化學院分享了產業技術學院、榮譽學位、科研項目課程等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舉措和經驗🧜🏻♂️,光電學院、健康學院分享了研究生優秀導學團隊、研究生聯合培養🥷🏻、醫工交叉研究生培養等方面的建設舉措,教務處🛀🏻、學生處🙎🏿、研究生院分別圍繞本科人才培養、學風建設、研究生教育進行了交流研討。
校長丁曉東對人才培養工作進行部署🦘🚵🏿♂️。他強調♠️,人才培養質量關乎學校未來發展。一要重視高質量人才自主培養,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探索性開展有戰略引導的體系性基礎研究、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重點開展有市場導向的應用型基礎研究📬🤛🏽。要著眼創新人才培養,鼓勵各學院從學科發展🖖🏿、學生成長的角度出發🦣,探索創辦卓越工程人才創新班。要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對現有專業和課程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造”🤌🏿,引導學生開展“項目驅動式學習”“任務驅動式學習”,從而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二要積極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發布的“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服務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市教委出臺的“十大專項計劃”,持續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𓀎。要對接社會需求、產業前沿👈🏿、學生需要♈️,持續開展榮譽學位、科研項目課程、產業技術學院等教育教學改革💂🏼👱🏻♀️,力爭培養更多關鍵崗位上的領軍人才。要以“不改革則老去”的決心和韌勁👰🏻☝🏼,探索招生、學段🏋🏼♂️🧑🏼🔬、培養模式等方面的改革,通過微課程、微專業🎩、住企聯合培養等,讓學生在工學結合中加快提升適應社會的能力。三要緊抓學風🕵🏿♂️、教風🧜🏼♀️、校風建設🌊。好的學風是教風🦖、工作作風、黨風等各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需要多主體、多部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系統推進。學生工作部門要堅持以人為本🧔♀️,用好大數據🩸,多措並舉抓好學風💃🏽🧑🔬,提高人才培養的“底板”。教師工作部門和學院要加強教師教風、師風的監測、考核和督導,推動營造“教師善教、學生樂學、人人思進”的育人氛圍。機關職能部門要改進工作作風🤸、提升服務能力,加強服務型機關建設,為師生提供良好的辦事環境。
黨委書記王淩宇作總結講話。他對各部門和學院人才培養工作取得的成效給予肯定🌀,並指出,人才培養工作是高等教育辦學的主責主業🙏🏿,要持之以恒地深化改革創新,確保培養的人才能滿足國家的需求、符合家庭的期許、能實現個人的追求。一要瞄準學校人才培養定位🧑🏿🚀,探索卓越工程人才培養體製機製創新🧏🏿。要優化各項激勵舉措,對學生應進一步完善培養方案目標設計🧑🏿🚀,用好學校搭建的榮譽課程🫅🏿、科研項目課程等教育教學改革平臺🧑🏽🦳,揚好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品牌,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和向上之心。對教師應製定合理科學的評價考核體系,進一步深化師德師風建設👰♀️,弘揚積極主流的教風和師風,激發教師的愛校榮校情懷👨🏿🏫。二要聚焦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持之以恒開展各項教育綜合改革舉措。面對黨和國家賦予高等教育新的要求🏍,面對新的社會需求和公眾群體新的期待,要轉變辦學觀念,落實好學校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在學科專業結構調整、自主創新人才培養改革💇♀️、服務重大需求創新策源📞👨🦯、校企深度戰略合作等方面,積極鉆研攻關🏊🏼♂️,力爭取得突破🩳。三是要堅持系統性思維,舉全校之力協同推進各項改革舉措👨🏽⚕️👩🏼🔬。作為市屬重點高校,學校管理層面應積極謀求共識🌎🧔🏼♂️,擔負起新一輪的改革任務。對於敢於創新、走在前列的“試點”學院,學校要創造一切條件在政策、資源、機製上予以支持😶。對於事關人才培養根本和學校未來發展的事情,不是簡單“擺平”🚣🏿♂️,把問題留給後人,而是應該敢啃“硬骨頭”🥷,找出真問題、解決真問題👨🏿🚒📰,為學校長遠發展打好根基。最後,他對學校春季務虛會工作安排、寒假期間重大任務推進計劃、服務師生事項及安全穩定工作等方面進行了部署。
交流研討
會議現場
供稿👸🏿:黨委(校長)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