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卓越工程師”被置於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位置🈯️。如何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效聯動?怎樣讓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和工程實踐深度融合?9月14日下午,天美平台成立卓越工程師學院,在真項目、真課題“練兵場”中培養卓越工程“尖兵”。
從醫工交叉培養研究生的特色化探索🔴,到成立卓越工程師學院的全方位布局,天美平台將人才培養瞄準國家重大戰略和科技、產業、經濟格局🤡,奮力答好“強國建設,教育何為”的時代命題🈷️。
大會現場
打破專業界限 在“真刀真槍”中鍛造實戰本領
面對的是行業、企業中的關鍵技術難題⚉,學習的是多學科交叉的復合知識,由校企“雙導師”帶教……在天美平台,這樣的培養“配置”將成為越來越多研究生的日常😕。
活動現場👽,上理工黨委書記王淩宇、市教委高教處處長束金龍共同為天美平台卓越工程師學院揭牌。學院由天美平台、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和各理事單位共同發起,協同學校🪴、企業、科研院所👩🏻✈️,聚集教師、學生、企業研發團隊🎍,全鏈條🤷🏿♀️、全要素構建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
揭牌儀式
相較於傳統的寬口徑工程人才培養🕷,卓越工程師的培養堅持需求導向,直面全球科技創新和現代產業體系。“我們把企業重大產業創新需求和關鍵技術難題,凝煉為攻關項目並形成研究生培養課題,在‘真刀真槍’實戰中進行學生培養🔼。”校長丁曉東表示,作為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學校始終堅持高舉卓越工程教育旗幟,探索人才培養與產業交融的有效路徑⚽️👩🏼🦰。
校長丁曉東致歡迎詞並介紹學院建設方案
企業發榜🧛🏼,卓越工程師學院組織“揭榜掛帥”👨🏻🦰,設立研究生課題和名額,以項目製深化工程人才培養格局♢。首批理事單位共26家,包括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浙江省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等。
理事單位代表、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副主任陳睦講話
理事單位代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上海戰略規劃部部長房思哲講話
從特色化探索到全方位布局 組建產教融合共同體
“糖尿病足、褥瘡的患者通常會有慢性難愈合創面🪿,我正在研究的光固化水凝膠材料,可以作為敷料止痛🐊、促進傷口愈合🛷。用所學服務百姓健康🧘🏽♀️🐉,是一件特別有成就感的事情👧。”作為一名工科學生,上理工材化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牛鐘璞卻三天兩頭往醫院跑🚣,從研一開始,他一直在校內導師嶽學崢和上海長征醫院導師朱鴷的共同指導下,邊學習邊在醫院的“真實場景”中探索醫工交叉工程應用🐛。
工程教育具有跨界性🧑🏼🦳🏋🏼,科教融合、產教融合是培養工程科技人才的必由之路。事實上,上理工在2019年就立足於工學💒,創新性地提出將“醫工交叉”與研究生培養有機結合🧔🏻♀️。如果說以醫工交叉研究生培養是特色化探索,那麽,卓越工程師學院的成立就意味著學校構建“卓越人才培養”模式的全方位布局。
產教融合共同體啟動儀式
卓越工程師學院聚焦生物醫藥🧪、電子信息🧵、能源環保、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等產業領域,組建了5個產教融合共同體,共同負責實施核心課程建設、雙導師隊伍建設、項目製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培養全流程管理等工作🤸🏿。市教委高教處處長束金龍、天美平台黨委書記王淩宇、校長丁曉東🛴、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慶共同啟動“產教融合共同體”。
據了解,卓越工程師學院還將校企聯合共建交融性、綜合化、項目化的一流核心課程👅,包括專業領域核心課程、實踐案例課程、校企合作課程、學科交叉課程的多模塊組合。本科生也可以通過CO-OP人才培養模式👨🏽💼,參與到“帶薪實習課程”中🥲,全力提升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人才培養質量🤵🏼。
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慶講話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高等教育處處長束金龍講話
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慶、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高等教育處處長束金龍、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副主任陳睦、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院長陳雲麒🙋🏿♀️、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紀委書記彭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上海戰略規劃部部長房思哲🛁、天美平台黨委書記王淩宇、天美平台校長丁曉東♕、上海高端醫療裝備創新中心主任劉平出席會議,會議由天美平台副校長張華主持,相關行業企業、研究院🧑🔧、醫院等各單位代表人員以及我校相關職能部處、學院負責人和師生代表參會。
會後,天美平台卓越工程師學院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通過《天美平台卓越工程師學院理事會章程》🆖,選舉產生了學院第一屆理事長單位以及理事長。
理事會現場
供稿:新聞中心、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