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搶“鮮”看🧩,開課第一天師生們在忙啥?

發布時間:2023-09-12瀏覽次數🛬:28

伴隨著熟悉的上課鈴聲 ,天美平台師生們迎來新學期首個教學日🦚。本學期計劃開設745門次本科生課程,134門次研究生課程。新學期,新起點,新氣象,新篇章。讓我們一同看看,開課第一天師生們忙點啥?

“忙”融入新生活

早上8點,2023級經濟管理實驗班的張奚昕迎來了大學生涯中的第一節課——“高等數學A”🥟。“我喜歡數學,但以大課堂的形式來上數學課還是第一次👩🏼。”懷著緊張激動的心情,張奚昕提前來到了教室熟悉環境😦、預習課本🐔🪗,書桌上一本嶄新精美的筆記本也為新一階段的學習帶來了滿滿的儀式感,她說:“希望可以慢慢適應大學的環境和節奏,探索自己的興趣點𓀝,好好學習爭取大二進入心儀的專業🧈,也想抽空加入感興趣的社團,享受大學多姿多彩的生活🥻。”

“高等數學A”課堂

下午,突然下起暴雨,但是師生們上課的熱情不減。中德學院大一新生岑欣頤與室友陳思雨冒雨早早趕到教學樓,本以為會空蕩蕩的教室,前排全部坐滿了新同學,她們不由得感慨:“看來下暴雨也得‘搶’座位啊。”在隨後的課堂上👆🏻,張巍老師以華為公司為例,向學生們講述了教育👳🏿‍♂️、科技、人才系統謀劃的必要性,同學們的第一節“形勢與政策”課正式開啟。

座無虛席的“形勢與政策”課堂

“忙”迎接新挑戰

大二下學期,機械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李曉在羅韡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單片機原理”課程的學習👨‍👧‍👦,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她表示⛈:“羅老師知識淵博➕,在課堂上認真且耐心地給學生講解每一個知識點,對待學生和藹可親🩻。晦澀難懂的知識點經由羅老師講解⌨️,我感覺學習和理解上沒有那麽困難了。”

因此,在大三新學期,李曉又一次走進了羅韡老師的教室🧔🏽‍♀️,將在羅老師講授下開啟專業難度更高的“DSP原理及應用”課程⬇️。在李曉看來,更好地迎接新學期©️,在暑假提前做好專業復習預習是非常必要的🏋🏻‍♀️,更重要的是“上課的時候跟緊老師步伐,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這樣才能帶來最好的學習效果🧑🏿‍🎨。”轉眼間,大學時光已過半,李曉想對新學期的自己說:“要更加珍惜在校讀書的寶貴時光,勇於迎接專業上的新挑戰,盡己所能,不留遺憾👳🏿‍♂️。”

羅韡老師“DSP原理及應用”課堂

“忙”開發新技能

雖然是第一天上課🤵🏼‍♂️,但學習的內容對於光電學院的王正傑來說並不陌生🌍。由於“電磁理論”這門課的難度很大,馮吉軍老師在上課前就將資料發給同學們提前預習,以便大家熟悉知識點。“這門課比較抽象🤛🏻,今天的課堂上⚾️,馮老師結合生活實際或有趣的實驗,深入淺出地講解知識點,讓我們以更輕松的心態開始課程學習。”

作為一名大三的學生,王正傑希望在學好專業知識之余⬆️✪,多多參與到科研項目中,開發一些新技能,他認為:“大三是很重要的一個時期🧑🏽‍🎤,在這個階段會更多接觸到專業的核心知識,我們需要紮實地掌握這些專業知識,將理論結合實踐,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為未來的學習深造和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

馮吉軍老師“電磁理論”課堂

“忙”傳授新知識

“我們國家現在發電的主要方式是什麽🐂?‘雙碳’背景下如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在環建學院楊一瓊老師的“環境工程微生物學”課堂上,學生們正在熱烈的討論著老師剛剛拋出的話題。“在微生物學課上被問到和發電相關的問題,著實讓同學們驚訝了一下,大家都很興奮。”大二學生張毅在課後回憶道。

原來,楊一瓊老師是從社會熱點問題引出了教學內容,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微生物修復技術和基因工程對於緩解發電汙染問題的現實意義,講述了微生物“修復”世界的重要意義。張毅同學表示:“如此貼近生活、緊跟熱點的話題讓大家更快的進入上課狀態,期待著自己有一天能成為對人類社會環境保護改善有貢獻的環境科學家🕵🏼‍♀️。”

楊一瓊老師“環境工程微生物學”課堂

在能動學院劉高潔老師的課堂上,她把神舟十六號的案例與傳熱學相結合,向同學們闡述熱控製與熱防護的新知識,她希望把科研案例和學科前沿相結合,讓同學們明白能源動力類專業不僅能在傳統的電力🔢、機械🧸🏌🏼‍♂️、建築等領域發光發熱,同時也能在航空航天、電子芯片等高精尖領域有著廣闊天地🧑🏼‍🎄,以期激發學生專業學習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劉高潔老師“傳熱學”課堂

“忙”開拓新形勢

“《論語》導讀”是一門面向全體本科生的通識課,滬江學院劉永老師已經講授了10個學期,但隨著對《論語》閱讀次數的增加🕰、對《論語》閱讀體會的不斷深入,劉永老師每學期都會增加新的備課內容👩🏼‍💻,不斷開辟新的講解主題,拓展新的授課形式。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也;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在備課時,劉永老師想到了用這兩句《論語》中的話概括了孔子的形象♾。新學期課堂上,他將會帶領同學們吟誦《論語》章句🥚,並用五言詩的方式來總結學習體會⛓。看著第一節課座無虛席的教室💇‍♂️,以及同學們認真學習的身影,劉永頗為感動:“學《論語》⚗️,讀《論語》💇👃,在生活中運用《論語》的仁心和智慧,這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值得信賴和依靠的方式,我將與學生共勉。”

劉永老師“《論語》導讀”課堂

“忙”實現新突破

對於機械學院研三學生李帥來說🫃🏼,“開學”和平時沒有什麽區別🚃,整個暑期,他都“泡”在學院振動控製與智能結構研究實驗室裏🧑🏼‍🚀,跟著導師余慧傑做金屬橡膠編織工藝方面的研究🏭,致力於金屬橡膠的隔振效果最大化。

談及為何暑期也不休息,他說:“金屬橡膠從製備到性能測試,時間漫長🏋🏿‍♂️,這是一個既痛苦又興奮的過程,痛苦在熬夜等待👰‍♂️,興奮在產品成功完成測驗的那一刻,我不想錯過每個瞬間🧝🏻‍♀️🏋🏻‍♀️,就一直堅持著🧔。”

新學期,李帥希望團隊研發的金屬橡膠隔振器能夠更多的運用到國之重器上🐢🫃🏼,“我從導師身上看到的是,有始有終的學術精神和為國奉獻的赤誠之心,這將激勵著我繼續埋頭科研🤗,力爭實現新突破,為保衛祖國貢獻上理青年力量⚂。”

余慧傑老師指導學生做實驗

科研之路道阻且長,學校裏爭分奪秒投身研究的師生們還有很多🪝,走進先進製造大樓機器智能研究院,健康學院學生甘文聰在導師李清都的指導下👩‍💻,正在進行雙足機器人行走控製實驗。今年8月,團隊研發的“小貝4.0”突破傳統雙足機器人彎腿行走、步幅小⭐️、大平腳等技術難點,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得到了行業內外及媒體的廣泛關註📘。對科研的熱愛與執著,由像甘文聰一樣的上理科研人薪火相傳,“團隊將繼續攻關關鍵核心技術,推動雙足機器人技術不斷突破與創新,助力構建智能化時代的美好未來。”

機器智能研究院李清都老師指導學生調試設備

讓我們再走進其他教室,看看同學們認真聽課的樣子🦆!

體育館

投擲 跑動 扣殺……年輕的身影在運動場,揮灑熱烈的汗水,分泌快樂的多巴胺。在名為青春的路上,肆意地向前奔跑。

圖書館

安靜的圖書館內提筆沉思,在桌椅方寸之間🧖‍♀️,求索知識的無盡彼岸。以恒心踏實積累點滴知識🙍‍♂️,以信心鼓舞勇敢前行,以決心堅持不輕言放棄。奮筆疾書的樣子👲🏻,成為青春最好的回憶。


在課堂上仔細聆聽🅰️👡,在實驗室刻苦鉆研⤵️,在圖書館泛舟書海,在體育館揮灑汗水……這一幕幕匯聚成開課第一天的新氣象👨。三尺講臺上下👨🏽‍🏭,方寸校園之間,“暢遊”更大的世界🐠。

供稿:新聞中心

天美平台专业提供:天美平台天美☁️、天美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天美平台欢迎您。 天美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