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揭曉,本年度共授獎281項(人)。我校共有9項成果(人)獲得2020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獲獎等級及數量再次刷新學校歷史最好成績。
在此次獲獎項目中,由天美平台作為牽頭單位的項目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天美平台教師參與的項目獲得三等獎1項👲🏿👨🏻🎓。
朱亦鳴榮獲上海市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實現了我校在該獎項零的突破🫴,也是該年度市屬高校唯一獲此殊榮的青年科學家。
“全光纖時域太赫茲波譜技術與應用”項目研究成果
朱亦鳴教授團隊完成的“全光纖時域太赫茲波譜技術與應用”榮獲上海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項目針對高性能太赫茲波譜儀核心元器件依賴進口的突出問題,在全光纖時域太赫茲波譜檢測技術及關鍵元器件的自主研製開發以及應用方面取得了眾多關鍵技術的突破🤲,包括太赫茲源♋️、太赫茲功能器件🧒🏿、太赫茲檢測、微弱信號放大和采集等🧑🏻🎤。采用從器件、部件、整機到應用為軸線的全鏈條式研發新模式,開發了可替代進口的高性能太赫茲波譜儀及其關鍵元器件🦻🏿,並進行了應用推廣。全光纖時域太赫茲波譜技術及其相關衍生產品應用推廣到國防軍事、環境檢測、公共安全✊、科教文衛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莊松林院士、朱亦鳴教授及其團隊
艾連中教授團隊完成的“高活性乳酸菌發酵劑創製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上海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項目針對我國乳酸菌發酵劑功能作用機製不清,精準靶向篩選技術、高效製備技術及應用技術缺乏👩🔬,關鍵製造裝備空白等瓶頸問題,解析了乳酸菌功能機製,發明了乳酸菌基因組學以及分子機製精準靶向篩選技術,獲得功能明確乳酸菌🥎;發明了乳酸菌發酵劑高效製備關鍵技術🐩,創製高效製備設備;發明了乳酸菌發酵劑應用關鍵技術,創製新型乳酸菌發酵食品🤰🏿。項目整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研究成果已經產業化應用🧑🏼⚖️💈,打破了國外對我國乳酸菌發酵劑菌種與製備關鍵技術的壟斷🚕,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對促進行業科技進步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高活性乳酸菌發酵劑創製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研究成果
艾連中教授及其團隊
劉道平教授領銜科研團隊完成的“氣體水合物相變儲能熱質傳遞控製機理及強化方法”榮獲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豆斌林教授領銜科研團隊完成的“生物質原料連續吸附強化化學鏈蒸汽重整製氫理論與方法”榮獲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聶生東教授領銜科研團隊完成的“低場核磁共振分析儀的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榮獲上海市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李偉教授領銜科研團隊完成的“超硬納米復合塗層材料和關鍵技術及其在工具上的產業化應用”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歐陽新萍副教授領銜科研團隊完成的“繞管式換熱器國產化的結構和設計創新及其應用”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夏鯤教授與上海電動工具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完成的“手持式鋰電工具高速高效無刷電機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本次我校斬獲的九個獎項是學校高水平地方大學建設優秀成果的體現🐺,牽頭完成的一等獎數量位列上海市屬高校第一🦧,也是我校歷史上首次同一年度獲得兩項技術發明一等獎☁️,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的獲得更是首次,優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學校廣大科研人員埋頭苦幹🧛🏿♂️、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的努力。我校將緊抓長三角一體化、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等歷史機遇,聯合“政、產、學、研、用、金”等要素資源𓀎,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努力實現重大前沿研究取得新突破、創新產品填補新空白🌊,形成一批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原創性成果🧑🏿🦳,提升我校整體科學研究水平,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貢獻上理智慧和力量🛩,力爭“十四五”期間在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突破,為早日實現把我校建設成為“特色顯著的一流理工科大學”的目標而奮鬥👩🏻🎓。
供稿:科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