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真材實料入思政,包羅“三象”出人才

發布時間📘:2020-10-23瀏覽次數𓀖:98

“司母戊鼎如果穿越到現代,材料上還有什麽需要改進的地方?”“防控學業兩不誤,克服萬難搞科研”“少年兒童圖書館需要我們的專業知識”……從教學課堂、科研課堂到實踐課堂,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課程加入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強國使命等思政“養料”⇒,豐富了課程思政的育人內涵。

  

第一課堂:在傳統文化中找尋專業知識的“形象”

“黃昏門外六花飛👒,困倚胡床醉不知”“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臺上的老師講得起勁,臺下的學生也聽得出神。在“材料科學基礎A”這門課上🦸🏽‍♀️,劉新寬老師引用有關雪花的詩歌來形容材料的晶態結構,在優美的語言下🪭🦅,抽象的專業名詞瞬間形象化。

“材料科學基礎A”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製兩個專業的基礎課程,為了達到潛移默化的育人效果,劉新寬一直在尋找專業知識和思政的融合點。通過一個個內容鮮活的視頻,他帶領學生與穿越千年的國寶“對話”,討論越王勾踐劍和司母戊鼎為什麽是青銅時代的代表、陶和瓷的材料有什麽不同……學生在思考討論中領略中華瑰寶的無限魅力👩🏻‍🦼‍➡️🏊🏻‍♂️,認識到材料的性能與先進的製備工藝及工匠精神密不可分🥑,更認識到提升科技水平是強國的必由之路。

“劉老師總能把理論講得有趣透徹❄️👶🏻,例如在講解二元相圖時🧔🏼‍♀️,劉老師告訴我們古代青銅器已經發展出和現代相圖一致的成分及應用材料👨🏽‍🦲,其蘊涵的材料成型技術也遠超同時期的西方國家,我們為中國古代的輝煌科技成就而自豪。”2018級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胡宇楊如是說🦛。

鐵碳合金相圖是研究鐵碳合金的理論基礎♈️,也是每一個材料人的記憶難點。但在劉新寬的課堂上,這個“難點”不太難。“黑白相配鐵與碳百煉則成鋼,前人描繪的圖案管中窺諸相,點點線線劃出面一眼觀全場……”一首被改編的“青花瓷”之“鐵碳相圖歌”讓學生在形象的歌曲中輕松記憶知識點。

詩歌、歌曲👩‍✈️、神話故事😒,劉新寬一直嘗試用各種新方法將材料科學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讓學生在他的課堂上不再為抽象的專業名詞發愁。“課程思政不僅僅是講出來👩🏻‍🏫,關鍵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有重點、有層次🈚️🍣,講明白、無痕跡。專業課與傳統文化結合,學生的學習更加形象有趣🚧,文化自信隨之增強。今後我也會與時俱進轉換教學思路🏀,把思政理念滲透到每一堂課中🧔🏽‍♀️。”劉新寬說道⛹🏽。


第二課堂🫨:在日常科研中註入育人的“具象”

有這樣一位老師,從育人的本質出發,用知行合一回應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遇到的真實問題和困惑📪,在日常科研過程中源源不斷地註入育人“具象”——他就是材料學院電流體動力學新材料製備團隊負責人余燈廣老師。“‘傳道🏋️‍♂️、授業🧢、解惑’是為了‘育人’。‘育人’要先‘育德’👨🏿‍🏫,而‘育德’的關鍵在於‘明德’。要充分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解校訓‘信義勤愛、思學誌遠’🧜🏼‍♂️🧑🏼‍🍼,並盡力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搞好科研並將科研反哺教學。”余燈廣如此說道👳🏿‍♀️。

疫情期間,正常的教學科研秩序多多少少受到影響👨‍👩‍👧,而余燈廣團隊成員緊密合作🫠,真正做到疫情防控和學業兩不誤,取得了豐厚的研究成果。2018級本科生常淑月在兩本SCI一區期刊《材料與設計》(Materials & Design)和《碳水聚合物》(Carbohydrate Polymers)上以第一作者和並列第一作者發表創新成果👮🏿。2015級本科生海濤作為第一作者同在《材料與設計》發表的一區論文成為1%ESI高被引論文💑,目前在Web of Science上被引用53次。2016級本科生萬熙獲得2019年國家獎學金,並作為全國110位優秀代表登上五四青年節人民日報專版🎩。


余燈廣老師指導同學們做實驗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余燈廣的育人法寶——“三心”。第一個“心”是寬心。疫情期間,他一直安撫學生的情緒,鼓勵同學們努力學習和科研。第二個“心”是細心。“科研過程進展如何、關鍵點如何⚠️、瓶頸在哪裏📒、需要老師提供怎樣的幫助?”“返校後🛀🏽🈲,在疫情防控要求下,實驗空間有限,同學們都要合理安排文獻學習、實驗開展和論文寫作的時間,加快課題進度……”余燈廣動態把控學生的科研進程,在給學生解疑答惑的同時,也囑咐他們要做好個人健康防護👰‍♂️。第三個“心”是給學生信心🕵🏽。“老師告訴我們,作為專業人員應該擁有專業技能,建立自己的專業自信。在良好的團隊氛圍中🖐🏻,同學們即便遇到困難🈹,也不會消沉沮喪✌🏽。疫情期間,老師還每天在微信群裏發送國內外新聞簡報➰,並轉發一些正能量事跡🧘‍♂️,看到諸多前輩們用自己的所學為國奉獻,我更加堅定了自己從事科研的決心。”2019級博士生王夢龍說道🪱。


第三課堂:在社會實踐中描繪服務社會的“景象”

“誌願服務累計工時已達3200小時以上🪬,累計參與小朋友人數達2000人次🌘。”這是材料學院關於2019年度“科學實驗站”為期6個月項目的數據統計。依托專業知識背景🤦🏿,學院自2011年起打造“科學實驗站”項目,將第一課堂學習延伸至第三課堂實踐,描繪上理學生服務社會的新“景象”。

“科學實驗站”開設楊浦區少兒圖書館“新星點燈”、上海市少兒圖書館“小小科學家”、靜安區少兒圖書館“科學小達人”三個分站,以互動體驗式教學🧑🏼‍🦳🧏🏼、線下實體性講解等方式為5到12歲青少年展示關於物理📖、化學等學科的科學實驗🐅。不同的分站滿足不同孩子的科普興趣。


“科學實驗站”項目現場


“我從大二到大三都是誌願者,見證了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對科學產生興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幼兒園小朋友♜,實驗開始前他一直在嬉戲打鬧🌛,後來卻完全被實驗吸引住了。在小朋友眼中🍛,實驗像魔法一樣神奇。在很耐心地聽我講完實驗全過程後🛺,他還小心翼翼地動手操作起來。現在回想起來🏀,這段經歷讓我的大學生活變得很充實、很有意義。”獲評校級優秀誌願者的17級本科生張世釗說道🤏。

每次活動🥄,誌願者都能遇到很多熟悉的小朋友🧖🏻‍♀️,因為他們已成為實驗站的“鐵桿粉絲”。一位家長說🧝🏿‍♀️:“我們家孩子特別喜歡實驗站,所以每次活動都來參加。誌願者十分耐心🙍🏽,並且每次實驗的主題都不一樣,實驗內容涉及風、電🥢、力、光等物理化學現象👨🏻‍🦰🙍🏻‍♀️,滿滿都是幹貨。”

“‘科學實驗站’的誌願者招募是面向全學院的🎖,所有在院學生都有資格參與。學生通過與孩子們的零距離接觸,在認可自己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深刻感受到服務社會的樂趣😥。將愛國之情、報國之誌轉化為實際行動🚛,為科技強國使命的傳幫帶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項目負責人施冰心老師說道。


“科學實驗站”誌願者合影留念


作為我校7個課程思政改革“領航學院”之一,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不斷通過創新理念和紮實舉措為課程思政註入真材實料🥷。通過2個領航團隊以及17門專業核心示範課程🤶🏻,打造體現不同學科專業特點的課程思政。“在工程德育視角下,學院將從‘三全育人’高度系統推動課程思政🧑🏿‍🔧,通過‘在知識傳播中強調價值引領、在價值傳播中凝聚知識底蘊’兩個維度,深挖中國特色的課程思政元素,加強思政育人的特色專業課程建設,培養出政治過硬,並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工程型、創新型、應用型高素質人才。”學院黨委書記周濤說道。

  

供稿🌅:新聞中心🚴🏻、材料學院

文:趙書鑫

天美平台专业提供👨🏿‍🎓:天美平台天美天美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天美平台欢迎您。 天美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