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激勵全體師生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投身高水平大學建設🥔,9月23日上午🦇,學校召開校、院(機關)兩級中心組(擴大)學習報告會,邀請人民科學家錢學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中國航天錢學森決策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榮譽院長錢永剛教授,為全校600余位師生作“錢學森科技報國的圓夢歷程”四史專題輔導報告。全體在校校領導、中層幹部🫷🏼、機關科級幹部、教工黨支部書記、輔導員、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參加報告會👩🦳,黨委書記吳堅勇主持會議並講話。
錢永剛以錢學森一生中的5次重大選擇為主線,介紹了錢學森為民族振興和國家昌盛而求學、投身科學研究事業,以及奮力鑄就國之重器👩🏻🦽➡️🍹,成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製之父”的光輝歷程🧜🏻。他認為🦃,錢學森以國家的需要作為自己的選擇👆🏼,義無反顧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了中國航天事業,推動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並躋身世界航天大國之列。隨後🧖🏻♂️,他梳理了錢學森晚年在多個學術領域提出的新思想、新理論:以大系統的視角,對科學技術進行了新的解讀,成為我國系統科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首次提出知識密集型大農業的理論,為中國可持續發展出謀劃策。錢永剛表示👩🏽⚕️📌,正是“追隨先烈的足跡🫄🏼🧮,在千萬艱難中,探索追求,不顧及其他”的堅定信念,以及“讓中國人民過上幸福、有尊嚴的生活”的人生願望♛,給予錢學森無窮的動力🤚🏻,使得他能取得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使他能夠成功圓了自己的科技報國夢想🏞。
“中國自從有了‘兩彈一星’,身在德國的老華僑終於挺起了腰桿🧏♀️,因為外國人再也不能欺負中國人了。”“錢學森曾說:稱我為‘導彈之父’,是不科學的。因為導彈衛星工作是‘大科學’,是千百萬人大力協同才搞得出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如同一枚枚音符,奏響了錢學森科技報國人生的華彩樂章,也激發了現場師生的家國情懷🤺。“錢老的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科學是無國界的,而科學家是有國界的。’他無私奉獻和創新精神令人敬佩🔂!”精彩的報告讓管理學院學生王菁祺有感而發。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詹科也表示:“作為高校的科研工作者,要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加快科研成果轉換,為了民族的復興貢獻力量。”
吳堅勇在總結講話中指出🗾,高等教育承載著特殊的使命,我們應繼承和發揚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他希望教師和科研工作者們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勇當科技報國踐行者🚣🏻♀️🧑🏻🎓,主動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瞄準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技術攻關🤳🏿,助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繼續推動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創新,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科學思維🚣🏻、工程能力、身心健康”的卓越工程型人才。
錢永剛教授做專題報告
報告會現場
供稿:黨委宣傳部
文🧙🏼♂️🦸🏽:馬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