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敬愛的上理老師☎:
展信愉快♥️!
又是一年教師節🟠,又是一季您在講臺上的辛勤🤙🏽。“三尺講臺育桃李,甘為春蠶吐絲盡”🤎。提起筆,想對您說的有很多很多🚣🏼♀️。我們來自不同學院🧗🏿、不同專業,對老師的敬愛卻那麽相似,如果用三個字概括,那就是“謝謝您”♒️,如果字數不限,我想融入您教的那些知識👨⚕️,寫成三行情書,投遞到您的郵箱。
@環境與建築學院全體老師
謝謝您
為我們開啟石頭的史書
帶我們領略凝固的音樂
“你們把自己設計的別墅想象成是自己的家👧🧖🏻,不需要多完美,但一定要適合居住💁🏼♀️🎣、有自己的特色。”在洪燕老師的房屋建築學課堂上🤚🏽,同學們獲得了一次“DIY自己夢想中的家”的機會。這讓大家明白了建築學不僅僅只有鋼筋、水泥和混凝土,還能承載自己對美的追求。“老師對我們沒有過多的限製🎠,而是讓我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在課程結束後每個人‘心目中的家’都‘拔地而起’了,這讓我感受到,建築其實也是凝固的成就感啊🪃!”環建學院的張依婧感嘆道🍨。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全體老師
我翻遍了各種書籍
做了無數遍實驗
只為尋找一種能分解您汗水的材料
翻轉課堂是在公共課上比較受歡迎的一種教學方式,但是專業課也能翻轉嗎🚜🌶?帶著疑問🥪,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王詩蝶和同學們一起走進李穎老師的材料工程基礎的課堂🦤。李老師在前半學期帶領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再讓小組自由“備課”,請成員“講師”講述小組感興趣的材料。“我們不僅在‘備課’的過程中增強了自主學習☺️、團隊合作和匯報演講的能力,還能從其他組的匯報中汲取營養,獲得了對於某一種材料深入探究、舉一反三的能力。”王詩蝶感嘆道🥫。
@馬克思主義學院全體老師
我們都是唯物主義者
但對您的感情
是唯心的
“作為準思政工作者,要時刻以錘煉‘腦瓜子🐱、嘴巴子和筆桿子’為目標和要求,不僅要信要學也要用𓀍,還要在用的過程中努力再次提升。”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向定恩回憶起彭宗祥老師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課程時,仍舊記憶猶新。“老師用往屆生的奮鬥經歷為例,來強調在人才培養中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的重要性,讓我們對專業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懂得了作為新時代青年🎬,從事思政工作的歷史使命和社會重任🎶。”
@機械工程學院全體老師
我繪製了無數圖紙
而您用自己一生的時間
為我們繪製未來的幸福藍圖
朱堅民老師的一節機械工程導論課為機械工程學院的戴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朱老師的課堂沒有教材🦹🏿,一切都是他自己搜集整理的機械行業的資料,小到從日常生活中的電器,大到工業生產的機械臂🪸,“機械”二字在朱老師的課上顯得那樣生動傳神。戴飛說道:“正是這節課讓我確定了在機械領域紮根的信念👩🏼🔬。”
@外語學院全體老師
英語👨👩👦、德語、日語……
學了這麽多種語言
只想匯成一句“謝謝您”
綜合英語課開始的時候,課堂上響起了一首輕松舒緩的英文歌,同學們在音樂中暢想未來📘。當音樂結束🍬,大家三人一組進行討論🏌️♂️,扮演三個不同的角色⚫️,這樣一來,每位同學都能從三種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個人理想。“剛上大一時💝,我對專業既迷茫又擔憂🛀🏼,但是老師用這種浪漫而又理性的方式讓我明白,我們的夢想很酷卻也荊棘遍布,要加倍努力才能閃閃發光📬!”外語學院的陳曉玉說道。
@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全體老師
int everyone=1; int us; //我們宛若一顆顆光子,
for(int you=1;you;us+=everyone) //是您的引領與召喚,
printf(You give us a world.); //讓我們在此👨🚀,匯聚閃耀
對於許多光電學子來說,都記得曾經被計算機組成原理這門課“支配的恐懼”,它理論性強並且掛科率高,但是裴頌文老師卻給了同學們不一樣的體驗。裴老師以知識體系的塑造和專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目的,通過穿插一些有趣的經歷與想法來普及書本以外的重要知識👱。光電學院顧宸寧說👷🏽♂️👨🏼🚒:“上完這門課後,我的實際操作能力變強了🦘,也拓展了我對專業的認識,更加註重理論聯系實際👴🏿。”
@理學院全體老師
f(z)是形態萬千的學子
L是您的教誨形成的圍線
一切源於您教書育人的初心
數學的魅力只在於嚴謹的公式定理和巧妙的證明技巧嗎2️⃣?在上完葉亞盛老師的亞純函數值分布的課後,理學院許會會的想法發生了變化。那天,許會會在黑板上洋洋灑灑寫了一整面的定理證明過程,正當她心滿意足地看著自己的學習成果時,是葉老師提醒道👆🏻:“定理證明是表象,其本質是為了用一個函數替換多個函數!” “從那之後我才懂得🧖🏽,學習數學不僅僅要學習每一個定理本身,更要了解它的來源和目的🤷🏿♀️!溯其根源🥷,研其發展,這才是真的研究數學呀👍!”許會會說道🔸。
@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全體老師
感謝您
“醫”直對我們關懷備至
“食”我們的生活充實美好
把課程寫進微信公眾號🤦🏼♂️?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的蔡文傑老師巧妙地抓住當代大學生的“關註點”,將人體生理學課“搬”到了同學們每天使用的微信上🧰😉,“線上+線下”的雙重課堂極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記得那次實驗課解剖兔子✡️,我作為主刀手,剪腹膜時既要小心不能損傷內臟🎅🏽,也不能剪壞血管,更要克服內心的恐懼,我和隊友們努力了半個小時終於成功了”,回憶起這段“驚心動魄”的解剖實驗🫵🏻🧏🏽♀️,姜睿說,“多虧之前在公眾號上反復學習,紮實了基礎才能在實踐中更自如地運用。”
@管理學院全體老師
您計算盈虧損益時錙銖必較
培養我們時
卻不計成本
對於管理學院的王子玥來說🤌🏿,對專業的“陌生感”讓她步入了青春的“迷茫期”📇,而班主任吉黎老師的一次語重心長的談心🛀,讓王子玥走出困惑,自信滿滿地迎接挑戰。從專業背景到學習方法,再到發展方向,吉老師的循循善誘使王子玥對稅收專業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國家👩🏿、企業👨⚕️、個人都是納稅的主體🧘♀️,生活當中處處都在跟稅打交道👨💼,小至基礎設施👍🏼,大至國際貿易,這激發了王子玥的學習興趣,“我發現自己更愛稅收這個專業,更渴望學習有關稅收方面的專業知識了。”
@中英國際學院全體老師
“英”為有您
一路諄諄教誨
引領我們揚帆復興園
每年春天💔,天美平台復興路校區的操場上就會出現一個個展位。在那裏,大家跟隨《飛屋環遊記》的腳步重回童年👨🏿⚕️,在充滿粉色氣球的世界裏滿足少女心……這就是中英學院的會展周💽👰🏼。在這一周裏,外教Tony Ryan協同全體會展專業的老師們會帶著同學跳出書本理論知識的學習,體驗一次從策展到布展的全過程。“在這些新奇的展品中🚤,我看見了同學無限的創意與活力📲,在這個展會上,我也能了解如何運營一場優秀的展會。這讓我對會展這個專業更加憧憬了🚖!”中英學院的曾子越說道🫳🏻。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全體老師
老師您是一束熱
勉勵我們做功
迸發自己的能量
在能動學院的武婧藝看來,工程熱力學這門課讓她受益匪淺。在課堂上📱,賈誌海老師用典型例題講解重點🐒,結合與專業相關的科學發現應用知識點🤧👶🏻,在課後🧗♂️,老師不辭辛勞地為同學答疑解惑,講解每一道思考題🧑🏭,總結每一個重難點……“正是因為一步一個腳印跟著老師學習,我才進入了工程熱力學的大門,為往後專業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武婧藝說道☦️。
@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全體老師
我想👨🏿🔬,最美的版式
其實就是講臺上的您
搭配講臺下的我們
在中外經典選讀專業課上,姜洪偉老師和同學們從《詩經》的浪漫詠嘆談到《1984》的政治風雲🧘♀️,從《夢裏花落知多少》的平淡有情談到《夜的草》的碎而有序……在這間看似平平無奇的教室裏,窺見古今中外🧔🏻,感知風雅之源👳🏼。“老師帶我真正感受到了‘頌優遊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帶我從文字中鑒古觀今👩🏿🦰🙆🏿♀️,讓我也更希望用自己的文字,為這個時代留下一些痕跡!”版藝學院的林奕辰說道👶🏻👨🏼🔬。
@滬江學院全體老師
能夠遇見您
是我們跨越五大洲
收獲的小幸運
“中國很美🛀🏽,在上理學習我很幸福🧑🏿💼!”來自佛得角的女孩兒麥妮娜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這已經是她在中國讀書的第四個年頭了。到中國求學要闖過的第一個“關卡”就是學習漢語,對外漢語教研室、中國文化教育、國情教育……這些課程的設置都讓本科國際生們更加了解中國🤟🏽、熱愛中國,“我的家鄉有一句話是‘校園是第二個家,老師是第二個父母’,老師們帶我們學習中國文化,也讓我們有了一種家的感覺🤼。”麥妮娜說道。
@上海-漢堡國際工程學院全體老師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您在一言一行中書寫師“德”
也讓我們成為“德”才兼備的棟梁
“害怕犯錯誤”是不少成年人所謂的“包袱”🧜🏿♀️, Tommas老師則在企業管理課上為我們卸下思想包袱,使大家“輕裝上陣”🤵🏿。對於中德學院二年級的潘雨來說,全德語教學讓自己“亞歷山大”🤽🏼♂️✣,然而Tommas老師在課堂上循循善誘,一遍聽不懂,就會再來一遍、再慢一點、再換一個說法🏮🛵,積極鼓勵同學們主動提問👨✈️🤑,不要懼怕犯錯誤。“我們上課就是發現錯誤👌🏿、改正錯誤,從而避免以後會再犯同樣的錯誤,這種敢於‘試錯’的心態成為了學習專業的‘敲門磚’”,潘雨說道。
三行情書很短💣,我們對您的敬意綿長。有關專業課的回憶會漸漸斑駁🔳,課程教給我們的知識和道理卻受益終身。您的課堂講授春風化雨✍🏻🅱️,您的諄諄教誨潤物無聲,為我們的成長道路點起了明燈🏀🙇🏿♀️。敬愛的老師➕,值此教師節,還想對您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教師節快樂!
此致
敬禮
學生 理寶
供稿: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
文♙:王臻平、李思維